钉钉子的精神 抓落实的恒心 -米乐平台

2024-08-29 18:12:20 来源:大众新闻

  改革的排头兵,落实的先行者。

  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,锚定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,聚焦当好排头兵,发出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,明确了任务书、路线图,具有很强的前瞻性、指导性、操作性。

  新的目标,新的部署,新的出发。接下来要干的,就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,把全会谋划的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。

  (一)

  钉钉子,考验排头兵的攻坚力、突破力。

  看一看今天的山东,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,如何建设更高水平“齐鲁粮仓”,把产量拉升到新的水位;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如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让环境更优美等等。答好这些课题,犹如在新的高度上再往上攀爬,路更难、坡更陡,走好每一步都更吃力。

  排头就是要带头的。衡量排头兵的作用几何,就看能不能百尺竿头、更进一步。唯有一以贯之、一抓到底,钉钉子般一锤锤敲下去,才能破除各种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,推动改革事业向前进。

  当好排头兵,更意味着要打头阵、作示范,比他人先一步、快一步。

  全会谋划了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事项,提出开展试点、试验、示范、先行等50多项,例如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、制度型开放示范区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、美丽中国先行区等等。

  试点、试验、示范、先行,换一种说法,就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,需要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蹚出一条新路来。

  倘若没有那么一股子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劲头,一股子“一锤接着一锤敲”的精神,恐怕很难坚持下来,走到闯关夺隘的那一天。

  当好排头兵,也不是某个改革领域的单兵突进,而是各个改革领域的全面突破。

  事实上,也只有实现全方位的突破,“排头兵”的位势才更突出。这就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,有什么堵点疏通什么堵点,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攻破,全面提升山东改革在全国改革大潮中的整体位势。

  可见,小钉子里有大道理,蕴藏着当好排头兵的方法论。

  (二)

  钉钉子,讲究章法。得其法则事半功倍,不得法则事倍功半,甚至产生负作用。

  如何钉钉子?

  钉钉子,先要想好“钉哪里”“怎么钉”,把钉子钉到点子上。

  东营利用化工原料丰富的优势,抢占锂电池电解液赛道,迅速打开市场;上合示范区,借助先行示范的优势,推出100项制度创新案例,输出提高国际贸易便利性的“上合方案”……这些改革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见到成效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在吃透改革精神基础上,结合自身实际,找准改革着力点,做到精准发力、精确改革。

  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,紧扣主题主线,山东特色浓、改革味道足。准确理解每项举措的背景和定位、指向和内涵,搞清楚创新的基点、关键点在哪里,内容边界、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,有的放矢、精准发力地抓好改革落实,必将有效激发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。

  钉钉子,要提升标准,抬高标杆,把钉子钉好。

  工作的标准,事关工作的成效。

  省委全会通过的《意见》,主动加强对上沟通,主动对标先进省份,主动支持基层创新,通篇体现了高定位、高质量、高标准。把好文件落到实处,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蹚路子、作示范,最大限度释放改革价值,最终还是要靠高定位、高质量、高标准落实。

  立足自身领域,保持事争一流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,抬高标杆、加压奋进,勇于与最快者比速度、与最强者比水平,就能在探索探路中实现突破突围,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先进位。

  钉钉子,要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,把钉子钉实。

  在经济社会发展演进中,旧的问题解决了,新的问题又会产生。改革也是这样,过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过一沟再越一壑,不可能一劳永逸。

  《意见》坚持远近结合,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,既提出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务,又部署近期条件成熟、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。

  唯有坚持“短期”“长期”相衔接,“抓长”“抓常”相结合,保持耐心定力,以一个个短期目标达成,为长期目标实现创造条件,才能不断化解难题,开创改革新局面。

  (三)

  钉钉子最终要靠人去落实。

  一个地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过硬,落实往往就会掷地有声,各项工作就容易取得新突破。反之,就可能出现以形式代替落实、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,落实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。

  所以说,当好排头兵,根本在队伍建设,关键看能力作风。

  钉好钉子,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。

  政绩观,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、政治立场、格局境界。政绩观端正不端正、正确不正确,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。

  临沂“12345”热线首发改革,碰到的问题都是硬骨头。群众需求如何精准聚焦,退回的工单谁来受理,职责边界“模糊地带”怎么消除等等。当地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,主动担当作为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改革难关,也收获了群众的口碑。

  从思想深处解决好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怎样树好政绩”的问题,坚持实事求是,勇于担当作为,明确红线底线,就能确保各项改革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。

  钉好钉子,要切实强化统筹兼顾的能力。

  当前,我省正处在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,“两难三难多难”问题更加凸显,“既要又要还要”任务更加繁重,必须坚持系统观念,强化工作统筹。

  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讲,需要辩证把握“立”与“破”,正确处理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,不能踩急刹车。

  注重统筹全局、把握节奏、政策协同,就能推动各方面资源、政策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,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。

  钉好钉子,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。

  找到改革的着力点,拿出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举措,一个大前提是全面了解真实情况,切实找准问题根源。这就需要下大气力纠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顽疾,对突出问题紧盯不放、一抓到底,切实为基层减负,让大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发展、抓落实。

  改革的路就在脚下。再难再险,发扬钉钉子精神,始终一锤锤敲下去,始终“盯着抓、反复抓,直到抓出成效”,就一定能推动山东改革劈波斩浪、奋楫向前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。

  (大众新闻记者 刘帅 熊苗)

责任编辑:崔永霞
网站地图